春秋末年的齐国,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。
大臣田常一口气有了 70 多个儿子,要是再算上女儿,子女数量恐怕超百。生儿育女本属正常,若有能力,多生几个倒也无可厚非。
然而,田常增添子嗣的方式却令人大跌眼镜,他竟主动给自己 “戴绿帽”,让门客与自己的妻妾生育,只不过生下的孩子都要随他姓。更让人诧异的是,这竟是他实现政治抱负的手段之一。
别小瞧这看似荒诞的 “绿帽战术”,它还真让田氏获取了巨大利益。田常的后人凭借此计,成功让传承 600 多年的强大诸侯国,换上了自家姓氏,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 “田氏代齐”。
这一令人瞠目结舌的政治奇谋,得从一位流亡贵族说起。公元前 672 年,陈国宫廷内乱爆发。陈宣公宠爱嬖姬,为了能让她的儿子成为太子,竟狠心杀害了原太子御寇。
与太子交情深厚的公子完,预感到大难将至,匆忙逃离陈国,投奔到濒临大海的东方大国 —— 齐国。
展开剩余78%齐国最初是姜子牙的封地,自建国以来,通过煮盐垦田,变得富甲一方,军队也有数万之众。姜子牙是姜姓吕氏,所以当时的齐国被后世称作 “吕氏齐国”。当陈完逃到齐国时,正值齐桓公在位。
齐桓公凭借 “尊王攘夷” 的策略,成为春秋五霸之首,他对这位来自陈国的贵族公子颇为欣赏。
齐桓公本打算封陈完为卿,然而这位流亡公子却谦逊地推辞道:“我不过是个流亡之人,能承蒙您的恩典免罪,已是万幸,怎敢忝居高位?” 最终,陈完只接受了工正这一职位。
此后,陈完以 “田” 为氏(一种说法是因其封地在田,也有人认为是 “陈”“田” 古音相通的缘故),在齐国安顿下来。
当时,齐国大夫懿仲有意将女儿嫁给陈完,便通过占卜来预测吉凶。结果显示大吉,卜辞写道:“凤凰于飞,和鸣锵锵。妫氏的后裔(指陈完),将在姜姓之国(指齐国)繁衍。
五代之后,家族昌盛,地位堪比正卿;八代之后,无人能及!” 谁也没料到,这则预言在百余年后竟惊人地应验了。
田氏初到齐国时,根基尚浅,行事较为低调,前几代人都本分守己。到了田氏第七代宗主田乞掌权时,田氏的野心开始蠢蠢欲动。那时齐国贵族势力强大,田氏作为外来者,很难获得支持。
身为大夫的田乞,想出了一条收买民心的妙计:征税时使用小斗,借贷时却用大斗。如此一来,齐国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,纷纷对田氏感恩戴德。
齐国名相晏婴(yàn yīng)看在眼里,多次提醒齐景公:“田乞此人太过狡猾,他用公家的资源为田氏笼络人心,必须加以防范。” 然而,当时在位的齐景公根本不听劝告。
在对外方面,田乞说服齐景公支持晋国作乱的范氏、中行氏,为田氏积累了外交资本。齐景公去世后,田乞巧妙地挑拨齐国贵族之间的关系,发动政变,废立国君,将田氏推向了权力的巅峰。
到了田乞的儿子田常这一代,田氏虽已掌控齐国大权,但面临一个严峻问题:家族人丁稀少,难以全面接管庞大的齐国。
而传统公卿贵族又不值得信赖 —— 鲍氏曾杀死田氏拥立的齐悼公,子我甚至谋划着灭掉田氏全族。面对这种困境,田常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。
他挑选了百余位身高七尺以上的齐国女子纳入后宫,然后允许门客自由出入后宫,不加阻拦……
短短十年间,这些妻妾竟生下七十多个 “儿子”,至于其中究竟有多少是田氏的亲生血脉,恐怕无人说得清。
这种做法靠谱吗?毕竟都不确定这些儿子是否真的与田氏有血缘关系。但这一策略看似荒唐,实则暗藏玄机。
门客们大多寄人篱下,依赖田氏的供给生活,干的又是不光彩的事,自然不敢声张;而那些姬妾,都盼着母凭子贵,更不愿自己的儿子成为私生子;从儿子们的角度看,成为贵公子与没名分的私生子,孰优孰劣一目了然。
当然,由于门禁管理过于宽松,关系错综复杂,说不定连他们自己都搞不清亲生父亲到底是谁。
田氏有了这些 “儿子” 后,开始大肆分封田氏宗族,不断扩大封地,其封地规模甚至超过了国君的食邑。
到了田常之子田襄子时期,田氏族人已掌控齐国各个城邑。随着田氏势力的日益壮大,他们距离齐国国君的宝座也越来越近。
公元前 391 年,田和(田常的曾孙)将齐康公放逐到海岛。五年后,周天子正式册封田和为齐侯,史称 “田齐太公”,这标志着 “田氏代齐” 彻底完成。
田常的 “绿帽策略” 虽遭世人唾弃,但确实解决了田氏家族扩张过程中的难题。
此后,田齐在战国时期称霸百余年,涌现出齐威王、邹忌、田忌、孙膑等杰出人物,成为战国七雄之一。
发布于:安徽省股票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